当前位置: 首页 > 商务资讯 > 国内贸易

城市商圈如何“圈”出幸福生活?

发布日期:2021-11-04 09:26:46 来源:国际商报 字号:

  作为城市商业的重要载体,城市商圈是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平台,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在近日由商务部研究院、重庆市商务委员会、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城市商圈发展大会上,与会嘉宾就推动城市商圈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为各地商圈建设和实体商业转型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据了解,2020年以来,为贯彻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构建现代流通体系部署要求,推进城市商业体系建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商务部等部门接连发布了高质量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推动城市商圈建设等一系列文件,为城市商圈转型升级提供了方向指引,推动城市商圈在经受疫情较大短期冲击后,逐步实现转危为机的良好恢复态势,并迈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谈到,推动城市商圈建设是商务部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城市商圈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目前,以中央商务区为龙头、中心城区核心商圈为骨干、区县城市商圈为协同,独具特色的城市商圈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已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重庆市政协副主席谭家玲如是说。

  在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顾学明看来,国际化商圈是中高端消费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是城市品质和品牌消费的高地,也是城市商业创新的高地。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居民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国内消费正呈现出商品消费高端化、服务消费体验化、消费市场国际化等特点和趋势,特别是进口消费、免税消费持续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境外消费回流,更好地满足了中高端消费需求。

  “在此背景下,要促进中高端消费,激发城市消费活力,就要抓住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和高质量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的机遇,坚持把国际化商圈打造与扩大开放结合起来,用开放的理念打造多元化国际消费场景,用开放的视野吸引聚集国际商业要素资源,用开放的思维提升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水平。”顾学明说。

  补短板锻长板

  当前,随着中国城市商业结构不断优化,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首店经济、品牌经济、时尚经济、定制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电商等消费新模式推陈出新。与此同时,城市商圈作为城市商业的重要集聚区,供需不匹配的相关问题逐渐凸显,如业态、品牌、场景同质化,以及设施陈旧、交通拥堵等,这些不仅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也难以满足日益多元的消费升级需要。

  “目前,全国大中型商圈1万余个、步行街2100余条,初步形成了面向不同层次需求的多层级商业网点布局。”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尹虹表示,针对城市商圈发展存在的不均衡、供需不匹配等问题,要以城市商圈差异化发展、步行街高质量发展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城市商业体系建设,着力发展特色街区、特色商圈,培育消费升级的载体。

  陈文玲认为,目前,中国一些城市群和国家中心城市、区域性城市已具备建设现代城市商圈的重要基础。未来,在推动城市商圈建设上,一方面,不要过多建设世界级、顶级商圈,不要过度追求国际大品牌云集,要将国内的高质量品牌引入商圈。另一方面,要加强社区商圈建设,完善养老、健康等服务功能,以适应社区消费需求。

  在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张威看来,未来中国还要加快推进智慧商圈建设,着力推动商圈数字化改造。通过对街区的智慧化改造以及大数据运用提升街区的智能化、高效化管理水平,提升消费体验。此外,要通过智慧化设施进行精准服务和精准营销,让商圈管理更加智慧和高效。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