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商都专业市场的转型之路
沙河批发市场有一家名为帛然的小档口,背后支持的企业在全国各地却有2600多位员工,其中不乏来自清华等高校的毕业生。“档口虽小,五脏俱全。”戈诺伊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应梅珑介绍说,公司总部在番禺,布料采买点在中大纺织商圈,在沙河批发市场、十三行等设了档口,在全国布局了卫星工厂,在韩国设置了设计部,销售点除了布局全国主要城市,还布局到越南。
随着广州发展,这家档口把制造、仓储等不符合中心城区发展趋势的功能拆解出来,分布到全国乃至全球,再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物理空间分离,产业链更紧密相连。“只要与时俱进,即使是传统的档口、批发市场,也能引领潮流。”应梅珑表示,公司近来高薪聘请了专业人员构建数字生产、销售平台,通过数字化的产业链把各个环节串联起来,“一家公司就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这家档口是广州专业市场创新探索的缩影。截至2019年底,广州共有专业批发市场644家。数量庞大的专业市场,擦亮了广州“千年商都”的城市品牌,但随着超大城市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也亟需转型升级。
2019年,广州市提出了统筹推进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其中就包括专业批发市场转型疏解工作。对此,广州正通过政策引领、模式创新,推进全市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和有序疏解非主城区功能,促进专业批发市场发展与城市定位相适应。自2019年以来,全市已有累计187个专业批发市场通过转型升级、转营发展、搬迁疏解、拆除关闭、规范整治等方式完成转型疏解。
近来,《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有序疏解中心城区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等功能和设施。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提出,支持广州、深圳两个超大城市合理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这为广州专业市场的有序转型疏解打开新的思路,新的探索再次开始。
南方日报记者 傅鹏 马艺天 黄舒旻
统筹:冯艳丹
1 批发市场变购物中心,600天“重生”
“悦汇城以‘园蝶蜕变’为主题灵感,寓意其从批发市场到购物中心的蝶变。”悦汇城项目相关负责人程九洲说,“蝶变”的过程正好用了600天。如今的悦汇城“科技范”十足,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入口处形似蝴蝶的外立面,水晶质感的“翅膀”是由280多片尺寸不一的超白玻璃结合LED屏组成。悦汇城是广州国资产业基金和越秀地产共同成立的孵化基金首个零售商业项目,很难想象,其前身是财富天地国际鞋业广场(简称“财天”)。
程九洲回忆说,财天2013年正式开业,由旧广州水泥厂改造而成,当时全球鞋业欣欣向荣,财天成为鞋业的“黑马”,承接了大量站西路、解放南鞋业商圈的档主,迅速成长为市场的龙头。但好景不长,2015年、2016年期间,随着全球鞋业的不景气,加之电商的冲击,来财天选购的采购商急剧下滑,其发展陷入困境。
2019年,广州市提出统筹推进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筹谋许久后,悦汇城项目也顺势而为,正式启动改造工程。
“转型发展意味着脱胎换骨,从批发市场变身购物中心,商业模式和经营逻辑完全不同。”程九洲表示,改造前他们做了大量的调研:该项目半径1公里范围覆盖约21.7万人,半径3公里覆盖约78万人口,半径5公里覆盖约100万人。此外,该项目市民乘坐公交车便利,还有充足的空间打造停车位。从人流、交通、空间等因素综合考虑,都符合购物中心的必要条件。
不同的商业形态,意味着要彻底“脱胎换骨”。“难!所以必须先破后立。”程九洲说,首先是改造难,除了工程量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消防、规划、环保等方面的规范发生了很大变化,报建难度极高。更难的是招商,因为项目所在地并非成熟商圈,创造新的商圈需要长期的运作。加之去年疫情的大背景,克服重重困难的悦汇城赶在去年国庆前正式开业。
财天的疏解,缓解了当地的交通、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压力;悦汇城的崛起,则填补了周边地区大型购物中心的空缺,满足了当地居民就近消费的需求,受到市场欢迎。
今年一季度,悦汇城日均人流量超9万人,环比增长10%,目前出租率和开业率都超过90%,程九洲表示,这是专业市场转营发展的一次尝试,公司有信心将悦汇城打造成一个新的商业地标。
顺势而为的还有星之光家电市场。2019年越秀区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越秀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称号,星之光家电市场把握契机,成为越秀区首个签约园区。“要成功转型,与顺应政策有分不开的关系。”作为星之光电器城的母公司,广百展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亚川说。
星之光家电市场从1997年经营至今,一度成为华南地区品类最全、销量最大的专业舞台音响、灯光展贸中心。但近来在电商冲击、电声产业升级和物业硬件制约等因素影响下,加上疫情冲击,星之光家电市场感到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并已正式开始改造。
对于星之光家电市场的“重生”,王亚川非常期待,他透露,未来,星之光家电市场将着力建设越秀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星之光产业园),高标准、高质量转型为数字体育产业园,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国家级数字体育产业示范园区,为广州传统专业市场转型升级、转营发展探索新路。
2 线上线下融合,销售量更高了
“转型疏解其实并不意味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可以是日复一日的小改变,一个周期后会呈现完全不一样的面貌。”天河区沙河街道商会(简称“沙河商会”)秘书长何创发介绍说,去年以来,沙河批发市场在复工复产后迎来了新高峰,每天的服装销售量从3000至5000吨左右提升至5000-7000吨左右。
沙河批发市场大约有33个专业市场,其中,沙河商会统筹管理了沙河街道辖内的24个市场,这24个市场有商铺约19500个,就业人员约20至25万人。沙河批发市场位于广州经济第一区天河区,随着天河的创新崛起的速度加快,关于该市场转型升级的话题一直被提及,但其实改变已然发生。
“来沙河批发市场,找货拿货更快了。”金富丽网络服装批发城(简称“金富丽市场”)负责人袁海东说,沙河批发市场开始走上高端化、细分化,以沙河大街为界,往东是网络批发为主,往西是现货交易为主,无论是买男装还是女装、买春装还是夏装,不同的采购需求去有明确定位的市场,不再是散布在整个市场各区。
袁海东表示,2017年他来到沙河批发市场,金富丽市场经过全面升级后专注大码女装这一细分市场。肉眼可见的是营业环境的提升,更深层的改变是经营模式的改变。金富丽市场内的采购商步履匆匆,看着记录了服装货号的手机或笔记,精准地找到制定店铺,拿到货后迅速离开。
“市场的服装全部都在搜款网、17网等app、网站上挂出,采购商都是线上看板,线下拿货。”袁海东解释说,像金富丽市场这样的网批市场主要面向小批量的采购商,他们多以直播带货的模式销售商品,拿货量一般在500-1000件,更多货量一般都是工厂发货。
即使是传统的现货交易如今也难分线上、线下。场内商品普遍采用“挂图-编号”模式出售,场内采购商多为电商商家员工,采购商精挑细选后,一般是扫一扫二维码下单,工厂直接发货至指定地址。
沙河批发市场内出现专为电商供货的批发市场,离不开以大源村为代表的电商园的兴起,彼此共赢发展。阿里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大源村成为全中国首个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淘宝村,区域内电商全产业链拉动当地就业超10万,是中国第一淘宝村。
在大源村的拓普电商创意园,园区商户普遍使用行业开发的“HPI” ERP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沙河批发市场的商品有条形码,运到电商园商户的仓库后,由流水线上的员工通过“HPI”系统扫码,商品信息上接电商平台,中接自身销售系统,对下生成快递单据链接快递企业并迅速运走,形成了高效的服装电子商务供应链模式。
“尽管现货交易依旧是‘前店后仓’,看似没变,但其实是大仓变小仓,现在超1000件一般都是工厂直接发货,不经过市场。”何创发说,还因为运转效率的大幅提升,结果市场销售量提高了,市场交通反而更通畅了。而腾挪出来的空间则将用来补齐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希望能把沙河批发市场逐步打造成区域新名片。
何创发表示,沙河批发市场还在,但物流、仓储功能已经逐步纾解,销售这一高附加值的环节与时俱进、进一步强化。人流的另一面是财流,当采购商都成为带来机会的“钱袋子”,转型升级后的专业市场也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3“一场一策”,条条大路通罗马
“广州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目前还未找到一条放之四海皆适用的成功经验。”王亚川说。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广州共有专业批发市场644家,市场商户超17万家。其中,统计部门统计到的亿元以上市场110家,亿元以上市场交易规模2002亿元。按《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2019)》当中提供的分类方式来看,涉及生产资料市场、农产品市场、纺织服装鞋帽市场、日用品及文化用品市场等13个大类。
数量多、规模大、类别广,这让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不可能是“一条大路通罗马”,而要求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针对专业批发市场转型疏解工作,广州制定了《广州市加快推进专业批发市场转型疏解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通过政策引领、模式创新,推进全市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和有序疏解非主城区功能,促进专业批发市场发展与城市定位相适应。
面对转型、转营、拆除、搬迁等多种选择,广州配套印发了《广州市专业批发市场转型疏解工作指引(试行)》,对转型升级、转营发展、搬迁疏解、拆除关闭、规范整治等五种分类处理方式及适用对象给出指引,引导和支持专业批发市场对照自身实际情况确定转型疏解类别,并按“一场一策”原则制定转型疏解方案。
专业市场的数量基础大,造就了转型升级的难度,但同时也容易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是一大趋势。如在中大纺织商圈,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正对传统纺织行业进行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造。其中,致景科技作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纱线厂、胚布厂、印染厂、一级批发商、多级批发商、服装厂、品牌商等全链条入手,打造了布料交易平台、纺织原料交易平台、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其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累计服务织造企业6000余家,织机连接数量超过45万台,覆盖全国将近30%的织造产能。
“‘硬件’升级容易,但是‘软件’升级难。”程九洲表示,转型升级往往需要重构新的模式和渠道,需要重新定位、重新品牌化,这直接关乎市场未来的生死。
“社会经济都是在不断调整变化的,每个行业都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才能保持生命力。”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认为,从用地效率来说传统的专业市场已经不适合中心城区的要求,所以要在不断的变化中去调整,跟上城市发展的节奏。
在王亚川看来,市场成功转型升级需要多方合力,政府可为市场涉及规划、消防、工程、招商引资等方面在政策允许前提下进行协调,企业则通过转型升级消除物业安全隐患、改善营商环境、带动属地税收增加,通过融合政企优势,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