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商务资讯 > 服务贸易

广州“软件第一区”布局数字产业“黄金带”

发布日期:2020-06-17 09:05:57 来源:南方日报 字号:

  过去,“北有中关村,南有石牌村”中的广州天河是中国软件产业的先行区和试验田,走出了网易、佳都科技、酷狗、UC、南方测绘等老牌软件企业。

  而今,极飞科技、汇量科技、赛意信息、三维家等行业新生独角兽也在这里崛起,成为数字创意、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地理信息、基础软件、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单打冠军”或“隐形冠军”。

  坐拥广州软件企业“半壁江山”,从中国软件产业的先行区和试验田到如今广州软件的实力担当,拥抱数字化,广州天河软件产业迎来新发展。16日,天河区召开软件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专场新闻通气会,公布了未来5年的软件产业发展目标:天河区将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软件产业先导区,2025年软件业务收入突破5000亿元。

  “软件第一区”立新目标: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软件产业先导区

  2019年规模以上软件企业1350家,占广州市的58%;实现营收2083亿元,同比增长20.1%,占全市的49%,6家企业入选“2019年中国互联网百强”……从科创原点到“实力担当”,时至今日,天河牢牢占据广州“软件第一区”地位。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广州天河区的软件行业体现出了极强的韧性和活力。天河区科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宋爱平透露,1-4月,全区规模以上软件业实现营收496亿元,同比增长6.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尤其是在全区一季度GDP下滑0.3个百分点的特殊时期,天河软件行业实现了3.4%的正增长。与此同时,发挥自身优势为战疫贡献专业力量,体现了天河软件企业的科技担当。

  基础雄厚,韧性十足。立足新时代、新起点,天河谋划软件产业新一轮大发展,以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

  规划透露,2020年至2025年,天河区将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软件产业先导区为目标,以巩固壮大优势领域、加快培育新动能为主线,以建设中国软件名城核心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中国软件名园”为路径,实现新发展。

  到2025年,全区软件业务收入突破5000亿元,年均增速16%左右;规模以上软件企业总数超过2000家,软件业务收入亿元级企业突破300家;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研发投入强度不低于12%。

  未来,天河将从平台、主体、环境齐发力,培育七大板块助力数字化起航。“行业应用、数字文创是天河软件业优势领域,将推动升级发展;大数据与区块链、人工智能、5G应用软件属于软件业新兴动能,天河在若干细分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将培育壮大发展;在信创应用、工业软件等信创领域,我们将聚力发展,全力对接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通过数字产业化服务产业数字化。”宋爱平表示。

  “数字新基建政策对家居企业而言是巨大机遇,搭上极速飞车,我们将加快家居制造业数字化。”三维家是天河区高新技术企业代表,该公司总经理徐明华表示,将继续发挥产业互联网平台示范作用,依托天河区的政策、技术集群优势,引进更多优秀人才,加大人才建设和研发投入,帮助家居产业更快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

  新空间布局为发展添动力:

  “一谷一区一策源地”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软件是信息技术之魂、经济转型之擎、数字社会之基。经过多年的发展,天河区软件业规模质量同步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成为广州“中国软件名城”的核心区。

  如何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契机,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虹吸效应”,为软件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天河区正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发展主线,努力实现以数字产业化培育新动能、以产业数字化孕育新动力,做大做强软件产业。

  宋爱平表示,天河区编制了《天河区软件产业规划(2020-2025年)》,在国家和省、市软件产业布局中找定位、找方向、找动力,加快推动天河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她表示,为实现目标,天河将谋划打造“一谷一区一策源地”软件产业空间布局。广州软件谷是粤港澳大湾区“软件产业核心集聚地”,包括天河软件价值创新园、科韵路软件集聚区、天河智谷片区“一园两区”,总面积约28平方公里,将致力于高端、前沿与信创领域创新引领,成为集聚高端软件产业新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软件产业融合创新示范区由天河中央商务区和广州国际金融城组成,将重点推动软件业在金融、能源、教育、地理信息等领域的应用示范,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软件产业创新策源地是指五山-石牌高教片区,依托丰富的高校资源和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建设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软件技术和人才策源地、输出地。

  “我们将充分发挥软件赋能赋值赋智作用,致力于打造成为全国高端软件生产基地和‘IAB’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高地;助力推动天河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软件创新发展核心区,成为引领全国的‘IAB’产业集聚区。”天河科技园管委会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蔡进表示。

  组团互动搭国际化产业链条:

  数字产业“黄金带”蓄势待发

  以五山科技成果集聚区为创新起始地,从中央商务区经科韵路双创走廊,到天河智慧城产业孵化集聚区可勾勒出天河软件业的创新轨迹,这也是一直以来吸引众多“独角兽”“隐形冠军”的落地磁力。

  聚是一团火,散如满天星。过去,被誉为广州新一代信息技术起点的天河科技园18个分园中,众多科技类企业如同满天星,燎原了软件业发展之火。

  而今,从“一谷一区一策源地”出发,天河正搭建出一条数字产业“黄金带”,瞄准“高”“精”“尖”,重大发展平台组团互动,延伸出国际化的产业链条。

  创新资源冠列全省,细分领域亮点纷呈。在五山—石牌高教片区,打造软件产业创新策源地,以“最强大脑”的优势,依托丰富的高校资源和科技转化机构,建设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软件技术与人才发源与输出地,推动软件技术创新发展、转化应用,产教融合培养软件人才。

  从穿区而过的新中轴线出发,连片高楼鳞次栉比,天河CBD获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跑出高质量发展加“数”度;广州国际金融城加快步伐,朝着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区进发。两大片区“强强联手”,基于在行业应用软件、人工智能和信创应用的既有优势,打造软件产业融合创新示范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视线往东,联结融汇国际金融城、天河智慧城、广州科学城的天河智谷片区耀眼“出道”,与科韵路软件业集聚区、软件价值创新园联动组成广州软件谷,崛起软件创新高地。这里是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今年3月新获评省级高新区。

  “天河智谷定位为集‘产、学、研、商、居、文’于一体的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龙头节点,是广州软件谷的核心集聚地,重点布局5G、高端软件、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产业,着力引进科技创新以及文化创意企业。”天河区商务和金融工作局局长王鹤透露。

  平台、主体、环境齐发力,培育七大板块助力数字化起航。紧扣软件产业发展轻资产、高智力、重应用、厚土壤等特点,围绕平台、主体、环境三大要素,天河将实施“强企”“硬核”“壮链”“扩容”“优智”“培土”等六大行动,以五大方面的保障措施,加强全球开放合作,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战略,搭建国际研发创新合作平台,鼓励软件企业组团“出海”,构建国际化产业链体系。

  50家软件总部企业意向落地

  天河智谷片区成软件发展新热土

  在天河区东部,西起科韵路、东至珠吉路、北至北环高速与沈海高速公路、南至广园快速路,这块面积约15.2平方公里的区域联结融汇了国际金融城、天河智慧城、广州科学城。未来,还将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龙头节点,成为天河区软件产业布局“一谷一区一策源地”中软件谷的重要载体。

  6日,记者获悉,在天河智谷片区,已有近50家软件业等“高新、高质、高端”总部型企业递交投资落地意向,15家企业初步确定入驻,总投资超150亿元,总建筑规模67.1万平方米,建成后产业收入预计超300亿元。

  天河区商务和金融工作局局长王鹤透露,秉持“生态优先、创新集聚、产城融合”的规划理念,天河智谷将重点布局5G、高端软件、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方向。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4.97平方公里,其中,规划产业商业用地215公顷,建筑面积558万平方米,预计实现生产总值超1500亿元,承载就业人口17万人。

  随着教育、养老、医疗等基础设施配套加速建设,路网体系日趋完善,智谷片区也进入了建设发展快车道。上周,备受关注的名校清华附中一期校区选址天河智谷片区。片区内区老人院已建成并于去年7月19日投入使用,市中医院已加快建设中。

  市政道路建设方面,该片区规划布局“五横三纵”高快速路网络、2条城际轨道、7条城市轨道和“四横六纵”内部路网体系,实现智谷片区对内对外的“互联互通”。

  “目前,我们正在加快推进该片区产业招商、项目落地和基础设施、公建配套建设等各项工作,小新塘和马鞍山先行片区首批引擎型产业项目正在落地。未来,随着重大项目推进,将会加速形成集聚效应,在要素配置机制下迅速形成联动。”王鹤说。

  王鹤表示,下一步,天河智谷片区将按照《天河区软件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安排,继续深入推进马鞍山和小新塘两个先行片区的产业招商布局工作,对外开展靶向招商、以商引商和补链招商,对内聚焦增资扩产、缺少空间的存量优质企业,吸引引领型、龙头型的软件企业来天河智谷生根发展。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