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商务资讯 > 服务贸易

不断探索服务贸易全口径统计

发布日期:2018-10-30 16:00:00 来源:本网 字号:

服务贸易统计很难做,很多政府部门及企业的一线工作人员都感到一头雾水,困难重重。譬如,对服务贸易的概念及分类不太清楚,企业缺乏上报数据的积极性,直报统计组织难度较大。再譬如,自然人移动模式的统计难以全面覆盖等等。

然而,经济管理工作对全面、真实数据的依赖是不言而喻的,摸清我国服务贸易的家底,显然就成了一块不能不啃的骨头!

试点两年间,国家层面加快了建设服务贸易统计监测、运行和分拣体系,建立服务贸易重点监测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数据直报工作,并联合统计局将服务贸易工作纳入统计执法。而各试点地区则不断创新统计方法,夯实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基础,为健全服务贸易统计体系积极探索。

发展服务贸易走在全国前列的上海,率先建立由国际收支统计(bop)和外国附属机构服务贸易统计(fats)共同组成的综合统计体系,形成覆盖服务贸易全部四种模式的统计评价机制,并通过建设信息化系统实现服务贸易统计数据的实时查询、分析、监测和共享。苏州也将建立可覆盖四种供应模式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纳入计划,并为之设计了包括基于国际外汇收支数据的统计、企业直报统计、自然人移动统计、外商附属机构服务贸易统计和中国附属机构服务贸易统计的5个统计子系统,目前该系统已正常运行。其中目前基于国际外汇收支数据的统计子系统可按月形成分地区、分行业、分国别的服务贸易国际收付汇统计表。基于自然人移动、境外消费的统计子系统,通过政府部门数据共享工作,实现对自然人流动服务贸易相关数据的采集,并在评估后形成苏州市自然人移动的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基于外商附属机构的统计子系统,按年度对包含外商在苏州投资企业(中方股权50%以上)或代理机构为我国消费者和他国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收入进行统计。基于中国附属机构的统计子系统,按年度对苏州市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形成的持有股权50%以上的企业在外国当地的服务销售进行统计。武汉的“突破”之处,在于吸纳多方力量参与,实现服务贸易统计“从零到有”,完善以bop(国际收支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和行业统计数据为基础,以企业直报数据和专家研判为补充的统计方法,并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开展文化贸易、技术贸易、服务外包等7项服务贸易重点领域课题研究。

服务贸易涉及领域广,基础数据的获取难以一蹴而就。上海的做法是在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进行专项试点,通过对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综合数据的季度分析,反映总体运行情况。深圳则是充分借鉴香港的经验,通过抽样调研、专项调查、数据源分析等方式,分别开展深圳境外旅游消费统计调查,增强旅行服务统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挖掘金融、保险、知识产权和专业服务等领域进出口数据,实现数据应统尽统,同时在分国别统计方法上也进行了探索。

实行重点企业数据直报是完善服务贸易统计的一个重要渠道。目前绝大部分试点地区都建立了企业直报系统。武汉专门开展了15期相关政策与实务培训,已有138家企业注册商务部服务贸易重点监测企业直报系统并填报数据。上海编制上海服务贸易动态评析报告,推进重点领域动态监控,每季度召开近10场企业座谈会和沙龙活动,组织了200余家重点企业定期上报数据。深圳建立市区企业三级联统体系,并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将近500家企业被列入全市服务贸易重点企业库。苏州市选取了1000家服务贸易外汇收支靠前的企业,建立起服务贸易重点企业库。为解决直报数据催报工作压力较大、数据采集推进困难的问题,苏州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专业的第三方公司开展企业直报数据采集工作,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数据采集渠道,为统计系统的长期运行打好基础。目前数据采集项目已完成招标。

试点两年来,服务贸易统计有了突出成效,目前全国“服务贸易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正在推进,2017年商务部首次对外发布了外国附属机构服务贸易统计数据,编制了《服务贸易动态指标》,服务贸易统计体系不断完善。

 

(来源:2018年10月31日 国际商报)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广州市商务局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