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投资结构更优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仍笼罩全球,中国对外投资增速却逆势回升,特别是流向制造、信息传输等领域的投资增长较快。
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2061.4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流向制造业的投资38.4亿美元,同比增长17.8%;流向信息传输业的投资16.2亿美元,同比增长20.9%。
受访专家认为,这说明了中国对外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体现了中国企业转型升级和数字化的发展。
对外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一季度中国对外投资数据凸显了中国对外投资更加理性,注重与全球科技革命、产业升级的趋势紧密结合。”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是业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也持相同观点,他表示,中国对外投资结构的不断优化体现了中国企业通过加强国际产业合作实现深度融入全球产业体系、加快业务升级的战略目标。这有利于拓展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竞争力。
符合数字化转型需要
与此同时,制造业和信息传输服务领域的投资增长也是疫情防控之下数字化转型的需要。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制造业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来拓展市场、提高效率、提升质量、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开展模式创新。”王是业说,信息传输服务企业也应加强对制造业的行业研究,提高对制造业发展趋势的认识,紧密对接传统制造业的转型需求,提供更加定制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助力传统制造业快速、精准实现转型。
另外,推动制造业和信息传输服务业融合发展也将为中国高质量对外投资合作奠定基础。
王是业表示,一方面,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转型,需要充分融合数字技术、信息技术进行改造和升级,形成了对生产改造相关服务、通信和运算相关硬件的需求。这为中国相关企业“走出去”提供服务或进行相关设备、器件的生产创造了机遇。
另一方面,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要求传统基础设施向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升级,或要求建设配备5G网络、物联网、数据中心、计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中国企业可以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与信息技术产业优势相结合,拓展国际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市场。
“走出去”风险机遇并存
不过,今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仍然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4月29日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将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健全境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支持企业不断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推动“走出去”高质量发展,实现与投资目的国或地区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的动能。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魏浩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中国对外投资的风险与机遇并存,RCEP的签署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对RCEP成员国的直接投资增长,加上中国在制造业、新基建、信息传输等领域的逐步开放,对外投资将稳中有升,持续增长。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