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利益保护亟待加强
随着中国企业与人员“走出去”的规模日益扩大、海外利益的迅速增长,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迅速推进,海外利益保护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议题。日前,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共同发布《国际安全蓝皮书:中国国际安全研究报告(2018)》,对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现状作出上述判断。
报告指出,海外中方人员与中国企业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安全情况较为复杂严峻的地区。在中资企业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合同额超过10亿美元的89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8个国家属于全球建筑业市场风险最高的前20名。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劳务合作方面,有1/5的劳务人员生活和工作在高危或高风险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在2004~2015年发生的289起境外中方人员遇袭事件中,不安全时间、不安全地点和经济类相关活动为境外中方人员遇袭的主要原因,分别占36.93%、24.28%和20.4%。从289起案例发生所在国家和地区来看:中东地区占32.87%、非洲地区占30.8%、南美地区占11.76%、东南亚地区占7.96%、南亚地区占5.54%。
根据对中国电建、中石油、中铁建等大型国企以及部分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投资、生产、工作的中方人员的调研,报告将海外风险归为五类。
一是政局动荡。如在南苏丹等极高风险国别,因政权更迭引发社会动荡甚至内战,近年来随着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族群矛盾日益尖锐,在这些国家的企业与人员也对相关问题感到十分担忧。
二是武装冲突。一些企业表示,在一些区域不时爆发的武装冲突已经对企业施工人员造成了重大人身威胁,并直接导致停工、停产甚至人员伤亡。
三是绑架劫持等重大案件。如在巴基斯坦、马里、菲律宾、南非等高风险国别都存在比较普遍的绑架外国人的犯罪现象,近几年一些中资企业为了赎回被绑架人员已经支付了几十万美元的巨额赎金。
四是盗抢、诈骗、敲诈勒索等一般刑事案件。目前在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盗抢、诈骗、敲诈勒索中资企业与人员的犯罪行为比较普遍,一些国家警方办案效率低下,偏袒本地犯罪分子,造成中资企业与人员普遍存在不安全感。
五是社动乱以及劳务阻工等群体事件。如在委内瑞拉等地区,受政局动荡、经济衰退等因素影响,其社会秩序与治安形势在近期快速恶化,部分地区已经发生大规模哄抢店铺、洗劫工地的情况,而在卡塔尔、阿尔及利亚、缅甸、印度等国,当地工人与中资企业管理人员、中方员工的冲突频发,在部分地区甚至引发了占据厂房、围堵营区的严重事件。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随着“伊斯兰国”在叙利亚—伊拉克地区的覆灭,未来全球反恐局面可能变得更加复杂。
(来源:2018年11月21日 国际商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