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产能合作 共享经济增长
当前,美国四处挑起贸易摩擦的行为在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客观激发了世界其他经济体加大开放的意愿。在9月15日~16日举行的2018国际产能合作论坛暨第十届中国对外投资洽谈会上,中方代表介绍了“中国开放”的具体举措,而与会其他国家代表在对“中国开放”点赞的同时,也纷纷表达了加大自身市场开放,以及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对华产能合作的愿望。
中国开放惠及各方
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执行副行长李吉平表示,中国的开放是互利共赢的开放,一方面可以推动自身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则可以造福合作国家民众。
上述结论是有数据可依的。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刘勇介绍,截至今年6月末,国家开发银行的国际业务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业务的贷款余额已超过3000亿美元,其中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五年来国家开发银行已累计发放各类贷款1800多亿美元,重点支持了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能源资源、产能和民生等领域的合作。
刘勇进一步指出,去年5月份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承诺要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25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专项资金,截至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已累计兑现承诺2852亿元人民币;近期闭幕的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才宣布设立100亿美元中非开发性金融专项资金;如今,国家开发银行已经落实了三份实质性的合作协议,资金总额达到20多亿美元。
上述结论也是能看到切实成效的。阿根廷驻华大使盖铁戈就明确表示,中国为新兴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过去五年间,中国对阿根廷及其所在的南美地区直接投资均实现了迅猛增长,中国目前是阿根廷第一大银行业投资者,也是阿根廷最重要的工业市场投资者。“虽然阿根廷与中国地理距离非常遥远,但我们却感觉与中国的距离从来没有向现在这么近。”
共同开放共克时艰
然而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开放在全球起到了示范作用。会上,多国都不约而同表示了愿意与中国一起加大彼此间的开放力度,共克当前时艰。
阿根廷最近正面临货币贬值的危机,盖铁戈表示,中国的金融机构不仅没有参与这些投机活动,还继续坚持对阿根廷进行长期项目投资。中国的支持对阿根廷来说意义重大,更给阿根廷提供了应对危机的思路,即先加强南美地区国家彼此间的合作,然后共同扩大对华合作,中国给世界提供了“一带一路”的解决方案,阿根廷愿意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在未来与中国进行更密切的互动。
俄罗斯联邦总统顾问格拉济耶夫·谢尔盖提到了刚刚结束的东方经济论坛。他称,中俄双方在论坛上就加强地方合作达成了一系列共识,不过这只是开始,中俄更大的着眼点在于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对接。而在合作中,中俄一定要远离和摒弃贸易保护主义,不要像美国一样主动对自己的贸易伙伴发起贸易摩擦,这样才能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
拉脱维亚共和国交通部国务秘书卡斯帕斯·奥佐林斯则指出,为了更好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要执行部门的拉脱维亚交通运输部2016年在拉脱维亚驻华大使馆专门开设了新的办公室。2017年拉脱维亚交通部长还受邀来到中国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并提出了六种加强中拉合作的方式。这一切都说明,拉脱维亚十分珍惜与中国间的合作,未来也会继续支持并参与“一带一路”倡议。
最后,刘勇建议,未来在推进“一带一路”和加强国际产能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机制创新要对症下药,即结合中国产业发展和重点目标市场因国施策,明确国际产能合作动向,做好总体布局和顶层设计。二是模式设计上要增强造血的功能,分享中国在发展方面经验。三是要注重加强第三方的合作。四是要防范汇率风险,建设国家级产能合作的风险防控体系。
(来源:2018年9月18日 国际商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