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对外投资更趋平稳理性
商务部12月14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7个国家和地区的5213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对外投资额突破1千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受访业内人士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向纵深发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如火如荼,“放管服”改革推进,诸多因素带动了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健康有序发展,对外投资正形成与贸易、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同时,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的快速发展也为东道国溢出巨大的红利。
健康有序发展
“对外投资合作健康有序发展。”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商务参赞韩勇在评价今年前11个月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时如此表示。
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中国境内投资者累计对外投资额为1044.8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853.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380.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4.4万人,11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101.1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3.9万人。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数据可以看出,随着中国企业深入推进全球化布局,对外投资正和贸易、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等融合发展,相互促进,这样的格局反过来又促进了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快速发展。同时,相关主管部门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管理制度的常态化,以及备案等“放管服”改革带来的便利,使得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更加平稳理性。
数据显示,1~11月份,相关主管部门共备案或核准对外投资企业7924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172.5亿美元。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对外投资方面,商务部等相关主管部门今年以来发布了《对外投资备案(核准)报告暂行办法》《关于引导对外投融资基金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了“管理分级分类、信息统一归口、违规联合惩戒”等对外投资管理模式,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对外投资活力。
呈现五大特点
韩勇表示,今年前11个月,中国对外投资合作主要呈现五大特点:一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稳步推进;二是对外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非理性投资得到有效遏制;三是跨境并购有序开展,对外投资方式不断创新;四是合作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实现互利共赢;五是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大项目多,带动中国出口和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增速高于整体,成为拉动对外投资合作增长的重要动力。数据显示,1~11月份,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6个国家有新增投资,合计129.6亿美元,同比增长4.8%。而且,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分别占同期总额的48.8%和53.4%。
在投资结构方面,流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对外投资所占比重最高,为38.2%。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次之,占比分别为15.7%、8.5%和8.2%。房地产业、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没有新增项目。
当前,虽然保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跨境贸易和投资,但跨境并购仍有序开展。数据显示,1~11月份,中国企业共实施完成跨境并购项目330起,分布在52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制造业等国民经济18个行业大类,实际交易总额622.4亿美元。在资金的来源中,有386亿美元来自境外融资。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路鸣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境外经贸合作区已经成为中企“抱团出海”的新型平台,也拉动了对外投资合作和合作红利外溢。
数据显示,截至11月份,中国企业在46个国家在建初具规模的境外经贸合作区达113家,累计投资额421.4亿美元,入区企业4742家,上缴东道国税费32.4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30.2万个。
中企投资给东道国带来的红利不止于此。截至11月份,中企对外承包工程为东道国创造就业岗位82.3万个,且交通运输和电力工程建设行业占比为49.2%,有效改善了东道国民生和基础设施条件。
(来源:2018年12月17日 国际商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