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中国对外投资不断实现新突破
对外投资合作是中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的重要方式。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多双边务实合作深入推进,中国对外投资合作不断实现新突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企业紧抓市场机遇,不断开拓创新,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累计超过860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累计超过9300亿美元。
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增强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外投资从无到有,至今已稳居世界前列,成为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中国已成为在国际市场上引领行业发展、具备强大行业话语权的对外投资大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9万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累计签订合同额2.3万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6万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951万人。
“70年来,中国对外投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张菲对国际商报记者分析,从投资规模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由2002年的全球第25位跃升至2018年的第3位,投资流量由第26位跃升至第2位,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上世纪50~60年代,中国对外投资主要是带有国际援助性质的经济交流,没有资本的双向流动。改革开放后,中国明确了“出国办企业”的经济改革措施,但对外投资规模较小,主要是少数企业在国外设立代表处或开办企业。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走出去”战略,中国对外开放进入“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阶段,对外投资步伐加快。
数据显示,2002-2018年,中国年均对外直接投资额750亿美元,为1982-2001年年均投资额的43.3倍。2017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对外直接投资1583亿美元,规模为2002年的58.6倍。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比上年增长4.2%。
与此同时,盘和林提到,中国对外投资领域正在不断扩容,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涵盖国民经济的18个行业大类,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流向信息传输、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电力生产、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投资快速增长。“事实上,企业对外投资也逐渐向更理性、与主营业务更相关的方向引导,投资的真实性与合理性不断提升。”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在中国对外投资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新突破不断发生,对外投资方式的不断创新就是其中一大亮点。“中国企业并购投资较为活跃,这是因为跨国并购是企业跨越式获得人才、技术、销售渠道等资源的快捷方式,也能有效减少出口模式产生的高额税费以及运输费用,甚至可以突破一些严格的海外监管的壁垒。”盘和林说,除了并购投资外,实物投资、股权置换、联合投资、特许经营、投建营一体化等对外投资方式也正在不断释放发展活力。
此外,拓展对外投资伙伴区域也十分重要。截至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分布的国家和地区由2003年的139个扩展到2018年的190个。“尤其是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广阔的国际空间,使中国对外投资伙伴区域不断扩展。”盘和林说。
经过对70年来中国对外投资发展历程的一番梳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对国际商报记者总结道,70年来,中国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外投资保持增长,对外投资领域逐步拓展,投资方式日趋多元,对外投资区域覆盖更加广泛。目前,中国已成为位居全球第二的对外投资大国,并不断为全球跨境投资活动注入新活力,中国企业在加快国际化进程的同时,全球配置要素资源的能力也明显增强,逐步形成区域和全球互利共赢合作新格局。此外,中国对外投资本土化趋势加强有利于中国企业与当地经济深度融合。
在张菲看来,对外投资是中国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过程。除上述成就外,最为重要的是中国通过对外投资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积极推动国际经济合作向多边协商、互利共赢的方向发展。未来中国对外投资将继续加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提高对外投资质量和效益,使中国从对外投资大国向对外投资强国迈进。
谈及未来的对外投资应着重凸显哪些重大战略意义,赵晋平表示,一是拓展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空间,二是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是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化水平,四是培育源自中国的跨国公司,五是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六是获取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战略性资源,七是提高本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八是深化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互利共赢合作关系。
(来源:2019年9月26日 国际商报)
相关稿件: